[改进后的中文总结内容]

CERN的SAFE项目中,Archer作为研究员,对RBD复制选项进行了评估。以下是会议内容的总结:

  1. 项目背景与目标:SAFE项目使用四个Ceph集群,为OpenStack Cinder提供支持,管理约7000个卷,总容量达8TB。目标是实现Cinder卷的灾难恢复,允许用户在不同集群之间进行复制。

  2. 技术细节与挑战

    • RBD复制模式
      • 日志模式(Journal Mode):写入RBD镜像的同时写入日志,导致性能问题,性能下降约50%。通过调整参数,性能可提升至40-50MB/s。
      • 快照模式(Snapshot Mode):通过定期快照实现数据复制,非连续复制,性能优于日志模式,每镜像可达200MB/s。OpenStack Cinder不支持快照镜像,但已提交补丁。
  3. 测试环境:使用SAFE Octopus版本,配置包括6台实验机,60个OSDs(混合场景,数据在HDD,DB在SSD),18个OSDs专用于RBD日志。

  4. 结论与后续行动

    • 团队计划采用快照模式进行进一步测试和优化。
    • 已提交五个补丁以提高RBD复制的可观察性和稳定性。
    • 与OpenStack Cinder开发团队合作,推动快照镜像功能的集成。
  5. 问答环节

    • 快照频率:初始测试中使用最小频率(1分钟),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根据FS3S快照工作的进展调整。
    • 文件系统冻结支持:目前尚未遇到因缺乏文件系统冻结支持导致的问题,但预计未来应用中会有所帮助。
    • 日志模式性能:在较大RBD集群中,客户端性能可能受限于集群带宽。

后续行动计划包括继续测试快照模式,与OpenStack Cinder开发团队合作,以及持续提交补丁优化RBD复制的性能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