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Cache: Provable Load Balancing for LargeScale Storage Systems with Distributed Caching[^1]
Small Cache解决的Ball into bins 问题
Balls into bins 问题讲的是如果有 M 个小球随机等概率地扔进 N 个垃圾桶, 那么装球最多的那个垃圾桶大概率会有多少个球?
\[O(\frac{logn}{loglogn})\]
结果并不是正态分布的.
上面那个公式计算的是 max load. 假设有 64 个 node, LB 随机分配流量, 那么 load 最大的 node, 负载将会是平均负载的 log 32 / log log 32 = 2.7 倍.
解决方案出奇的简单(起码理论上是这样的), 这就引出了 The Power of Two Random Choices. LB 在分流的时候, 随机比较两台(d = 2)后端服务器的 load, 选最小, 得到新 bound.
\[ O(loglogn/logd) \]
log d
是常数, 可忽略. \[ O(loglogn) \] log log 32 = 1.2, 所以只需要预留20%.
2 choices 可以解决无状态的 load balance 问题, 但这对存储不起作用. 因为 LB 没有办法按 load 分流, 比如 key A 存在服务器 S 上, S 跑满了, LB 就能把 query redirect 到别的机器上吗?
Small Cache, Big Effect 这篇 paper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LB 与 cache layer 存在很强的互补关系. LB 讨厌 imbalance, 但 cache 喜欢. query 越 skew, cache 效率越高.
在一个多 node 的存储系统, cache 至少要多少才有足够的信心说这个系统没有热点呢? paper 给出的答案吓死人了! 居然只要 \(O(nlogn)\) !n 是 node 数量.
DistCache
Introduction:存储系统的工作负载高度倾斜,过载节点成为系统性能瓶颈,SoCC11[1]一篇文章证明了,n个存储节点,无论query是怎样的分布,缓存最热的O(nlogn)个对象即可均衡负载。SwitchKV和NetCache都使用该机制均衡KV存储集群的负载。单个缓存可以完成集群内的负载均衡(比如一个机柜),但集群规模不断扩展,集群间会出现负载不均的问题,也即过载集群的工作负载远高于其他集群,超过了该集群cache提供的缓存能力,该集群成为大规模集群的性能瓶颈。将一个集群视为One Big Server,m个集群视为m个Server,按照一个cache的机制进行扩展,采用更大的cache提供缓存功能,不具有可扩展性,即伴随着系统工作负载增加,heavy hitter需要的吞吐量势必超过One Big Cache的吞吐能力。
One Big Cache性能不足,扩展机制从One-Cache到Multi-Cache扩展,形成一层Cache Layer。现在就有两层cache,第一层cache layer,每个cache在所属集群中均衡负载,第二层cache均衡集群间的负载。怎么缓存heavy hitter和怎么在两层cache间query item成为了新的问题。如果采用replication机制,将第一层中最热的item复制到第二层的每个cache中,可以提供很强的读性能,但是在写的情况下,会带来很大的缓存一致性开销。如果采用partition机制,过载的cache热点无法打散,依旧是性能瓶颈。如何在partition和replication之间做trade off,平衡读写性能,是本文的关键。
缓存热点时使用independent hash function,如图3,ABC三个热点hash到同一个cache中,在第二层hash时采用不同的hash函数,旨在将热点打散,如图中,ABC分别被打散到第二层的cache中了。查询时采用power-of-two-choices,如图3,query A时观察C1和C3的工作负载,查询工作负载小的cache节点。
作者给出的方案很简单, 就是双层 cache. 当前所有 cache server 的所有 KV 用一个新的 hash function 存在另一层 cache layer 里. 从数学和直觉上可以确保, 任意一层的 cache server 出现了热点, 那么这个热点的 KV 数据在另一个 cache layer 是分散的, 无热点的.
然后在哪一层 cache 找 key 的问题又可以转化为 The Power of Two Random Choices 问题, 选负载最低的.
系统
系统搭建承接了SOSP17的NetCache[2]工作,要具体理解本文的系统,还需追溯到NetCache去
这篇NetCache
里提到的主要架构应该是利用交换机和路由器来进行缓存读请求, 通过实现一套协议, 让存储服务器和交换机之间完成这个缓存数据的交互(读:查询, 写:write-through).
Reference
- FAST 2019 DistCache · 阿吉的博客
- [Paper Review]FAST'19 DistCache - 知乎
- X. Jin, X. Li, H. Zhang, R. Soulé, J. Lee, N. Foster, C. Kim, and I. Stoica, “NetCache: Balancing key-value stores with fast in-network caching,” in ACM SOSP, October 2017.
- NetCache -- Balancing Key-Value Stores with Fast In-Network Caching · Columba M71's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