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现代日本动漫艺术表现

摘要:

动画从本质上来说是属于电影艺术的一个分支,与根据现实情况拍摄、构造的电影是基本一样的。甚至而言,现实拍摄无法制作的电影,藉由一切由想象力掌控的动画,完全可以得到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从技术上来说、还是从艺术表现的思想和手段,动画都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其深刻的思想产物。而仅从现在来看,动画范围内,日本动画无论是从艺术水平来说,还是从动画产业发展的成熟性来说,无愧为世界第一。因而,对于日本动画的艺术表现进行调查十分有必要。日本动画采用分镜、分格系统来描写整个故事,掌控故事节奏。在描写角度上,主要受史诗影响,客观描写整体与细节;而从描写题材上,则以具有传奇性为特点。

关键词:日本动漫;史诗;艺术表现;绘画;特征

一、引言

动画从本质上来说是属于电影艺术的一个分支,与根据现实情况拍摄、构造的电影是基本一样的。甚至而言,现实拍摄无法制作的电影,藉由一切由想象力掌控的动画,完全可以得到实现。

虽然在过去,动画一直都是被定位为面向未成年人,并且这样的情况可能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过有点必须为我们所意识到,那便是动画已不再只是简单而附肤浅的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从技术上来说、还是从艺术表现的思想和手段,动画都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其深刻的思想产物。

动画终将会在艺术范畴内占据一定地位,而仅从现在来看,动画范围内,日本动画无论是从艺术水平来说,还是从动画产业发展的成熟性来说,无愧为世界第一。虽说美国是动画最早诞生之地,技术水平上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单从两国的动画作品的艺术境界上来看,迪斯尼作品与日本作品尚还存在天堑之别。以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为例,以绝对艺术实力在各大电影节中拿下了不少奖项。

因而,对于日本动画的艺术表现进行调查学习,还是存在相当的借鉴意义的。

二、日本动漫的历史[1]

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江户时代初期,日本漫画界一直把十二世纪的鸟羽僧正觉犹当做祖师爷。在十二世纪,绘卷戏画流行,形成日本独特的绘画形式。十七世纪江户时代初期,京都、大阪的绘师画了一些身材修长的鸟羽绘,成功的造成了时代的风格,引领下一波浮世绘的画风。

十八世纪中到十九世纪,1760年日本伟大的浮世绘师葛饰北斋诞生,一般印象中,他是[漫画]一词用在画作上的第一人。不同于早期的绘卷戏画,北斋的《北斋漫画》创作了很多笔意活泼的滑稽画谱,带动流行,甚至对欧洲绘画界造成一股震撼。

十九世纪中后期,西风东渐,西洋漫画对于日本漫画的革新有很大的贡献。1862年英国漫画家Charles Wirgrman创办《日本笨拙》漫画杂志。这本以时事漫画、风俗漫画为主要内容的创作,用木板美浓纸印刷。《日本笨拙》对日本漫画界产生很大的冲击。西洋漫画的批判式口吻、幽默感以及造型成了时尚。新生代漫画家莫不受其影响,如北泽乐天。

明治时期(1870年-1911年),漫画一直热闹非凡,杂志也多的不胜枚举。1906年,北泽乐天创办了日本第一份漫画刊物《东京小精灵》,是日本现代漫画的鼻祖。日本现代漫画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治时期。确立日本现代漫画的是在讽刺画界极为活跃的北泽乐天。

大正时期(1912年-1925年),以冈本一平为重心的十人漫画家成立了东京漫画会,举办漫画展,大正时代就在他们的主导下更为活泼了。漫画大师冈本一平赋予漫画文学的内容,是故事漫画的先驱者。

与此同时,漫画偶像也出现了,促进了儿童漫画的发展。1923年,日本的第一个漫画偶像出现,这就是桦岛胜一的《阿正的冒险》。儿童漫画也在《阿正的冒险》受欢迎后,由于画家纷纷投入创作,阵容日益增强。

同时期,另外,在讽刺漫画的基础上,反映现实题材的幽默漫画兴盛起来。1924年漫画大师麻生丰的幽默长篇漫画《满不在乎的爸爸》在《报知新闻》刊出大为轰动。这部作品鼓舞了东京大地震劫后余生的人们,获得极大的成功,从此幽默漫画大量在报端出现。

昭和十年(1926年-1936年),昭和初年少年漫画大放异彩,一些作品具有很高的水准,如田河水泡的《黑流浪汉》、岛田启三的《阿吉历险记》、横山隆一的《健少爷》、《小阿福》等。这些作品不仅吸引了全国的少年,而且受到了包括成年人在内的普遍喜爱。

这个时代也是漫画改组的时代,漫画家也纷纷成立了团体。1932年,以《漫画人》的执笔画家横山隆一等二十人为主建立了[新漫画派集团],另外还有[日本漫画奉公会]、[三光漫画工作室]等组织。结合志同道合的人团结出击,有的还出版年鉴,办很多促销活动,漫画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不过不久之后,日本军国主义化,漫画界也被强制集中了。1931年田河水泡的《野狗二等兵》在《少年俱乐部》开始连载,作品采取拟人化的手法,反应了强烈地军国主义思想,迎合了当时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日本漫画创作停滞不前,直到战争结束。

战后初新漫画崛起(1945年-1955年),战后十年,新的价值观打乱了战前的传统与秩序,出现了充满生机的混乱,在这种混沌状态中登场的漫画界巨头就是手冢治虫,他在画技上、内容上和风格上都带来革新,形成日本动漫独特的风格,并且使动漫深入人心。1946年手冢治虫的《新宝岛》问世,迈出了成为现代主流映像漫画的第一步。1952年《铁臂阿童木》开始连载,1963年搬上银幕,它确立了以剧情为重点,不追求图象效果,看重角色的塑造这一独特的日式动画风格。从此,日本漫画界形成了将成功作品改编为TV动画长片的不成文惯例。手冢的漫画大大超越二战前的故事漫画,运用电影运镜手法,使漫画映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由手冢发起的新类型漫画,以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为主的娱乐故事,逐渐向题材的多元化延伸。

1956年-1965年,漫画题材、类型逐渐丰富,电视动画也兴盛起来了。仿佛是为了摆脱喧闹的市井生活,漫画界涌现出很多朦胧作品。少女漫画得到发展,名列榜首的女作家有上田俊子、牧美也子、花村英子等。石森章太郎的处女作《二级天使》是一部童话喜剧,获得第一届文艺春秋漫画奖的谷内六郎的《离家的孩子》是一部反映郁郁寡欢的乡愁和童心的幻想曲。横山隆一的《阿福》和冈部冬彦的《小男孩》等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漫画开始走红。日本从战后的混乱中开始康复,经济开始复苏,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这一时期的漫画题材广泛,贴近人们的生活,容易被更多的人接受并喜欢。

在大阪,连环画开始萌牙,月刊《影》和1957年创刊的《街》成为连环画的基地。这时,日本漫画界又出现了一股新的潮流,即所谓的「貸本漫画」,即“租借连环画”。最早使用“连环画”这个名称的,是在《街》杂志社工作的辰已嘉裕。1959 年在大阪辰已嘉裕、斋藤隆夫、佐藤雅旦等人组织了连环画工作室。杂志方面,1959 年讲谈社的《少年杂志》等周刊杂志纷纷创刊。租借连环画的主要读者层不再是少男少女,而是那些在日本高速经济增长中,从日本各地大量涌入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中的青年人。可以说,租借连环画唤起了成年人对漫画的需求。

动画在手冢治虫的影响下,整个60年代都处在摸索阶段,题材向多元化延伸。1959年东京电视塔建成,家庭电视机拥有台数已超过700万台。电视的普及加快了动漫的发展,扩大了动漫市场。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是 1958 年东映动画制作的《白蛇传》,这部电影可以看作是日本现代动画的开端。科幻题材的动画片如《铁臂阿童木》,横山光辉的《铁人28》、平井正和的《8号人》深入人心。藤子不二雄的《怪物Q 太郎》被改编成动画片,这是科幻动画片以外类型的动画片首次获得巨大成功。随着电视突飞猛进的发展,颇受欢迎的漫画开始被搬上银幕,这些动画片的巨大成功加快了漫画电视化的步伐。从题材上看,科幻动画占了主流,向往自由和平、正义光荣的“机器朋友”是刻画的主要角色。

1965年-1975年,这十年里漫画迅速发展。新的漫画杂志应运而生,培育出一批新漫画的读者层,如《少年杂志》的主要读者是中、小学生,他们的社会人际关系很简单,一般就是家长和孩子、学生和老师、男孩和女孩。集英社1968年创办的《少年跳跃》,发掘出一批新漫画家。此时,《少年杂志》的佳作有《巨人之星》(川崎登)、《明日的乔》(千叶铁矢)等就是围绕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创作的连环漫画。这些作品描写了少男少女的成长奋斗过程。由于故事内容都来自少年读者身边,所以极受他们的欢迎。漫画开始受到了社会的瞩目。此后,日本漫画的读者也从中、小学生扩展为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各阶层的青年。

这一时期,日本漫画家协会诞生了,它是全国性的漫画家职能团体。它的宗旨 是维护漫画家协会会员的权益,对文化作出贡献。1972 年设立了 “日本漫画家协会奖”。还有“文艺春秋漫画奖”、“小学馆漫画奖”、“讲谈社漫画奖”及“读卖国际漫画奖”等报社设立的漫画奖。还有个人设立的奖,如“手冢奖”、“藤子不二雄奖”等等。日本漫画家协会诞生以及各种奖项的设立表明在日本动漫的文化地位,认知度大大提高,对动漫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60 年代中叶到 70年代中叶,漫画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需要,故事中的相当大的成份是由其它领域的作家来完成的。连环画的老将小岛刚夕,与小池一夫组合后发挥实力创作的《带孩子的狼》就是典型的例子。另一位专业脚本作家泷泽解的《高中流浪派》,也使人感到新鲜的时代气息。科幻作家加纳一郎、动画片作家藤种桂介等等,也分别拿出成功的作品,以漫画脚本为职业的小池一夫等人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漫画质量的提高,与他们的实力有很大关系。

这一时期,少女漫画有了更高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知名的女作家,开拓了少女漫画新的题材。较突出的有高中学生里中满智子的处女作《娜娜和丽丽》、情节剧名家细川知荣子的《帕莉子别哭》,还有擅长写爱情剧的西谷样子的《玛丽露》,还有弓月光的《第一次体验》等作品。在少年漫画肥沃的土壤上,少女漫画迅速赶超上来。这一时期连东京大学的书架上都摆着少女漫画,池田理代子的《凡代赛的玫瑰》以其严谨的历史考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把少女漫画推上了高峰。

1970年代中-90年代初,日本动漫逐步走向成熟。1975 年至 1985 年这一时期,女漫画家的佳作频频,少年漫画的创作仍然十分丰富,欣赏性、艺术性和娱乐性兼好的作品接二连三出现。这些作品在日本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又的作 品被翻译成其它语言,为世界各地的人所熟知。细川知荣子的《尼罗河女儿》、青池保子的《伊凡的儿子们》,1977 年美内铃惠的超长篇《玻璃假面》连载十几年,盛况不衰。藤子 F 不二雄的《机器猫》、鸟山明的《阿拉蕾》、安达充的代表作《接触》、女作家高桥留美子的《福星小子》、原哲夫《北斗神拳》也大受欢迎。这些作品在日本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又的作品被翻译成其它语言,为世界各地的人所熟知。如以真正的描写和故事吸引读者的作品大友克洋的《阿基拉》,显示出极高的水平,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

进入 90 年代,日本漫画流派在画风、题材、故事情节等方面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漫画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如鸟山明的《七龙珠》等作品。漫画作为一种宣传媒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石森章太郎的《漫画日本经济入门》、《漫画日本历史》也在连载,这些都是以成年读者为对象的漫画。这一时期,漫画家的个性更加鲜明了,漫画已从战前的儿童伙伴历经半个世纪的成长,变成了社会的大众传播媒体。

自 1974 年松本零士的《宇宙战舰》上演至 1982 年为止,日本第一次动画热爆发,动画的题材渐渐得到了明确。在这期间日本动画在明确了题材的同时也向着商业化发展。七、八十年代,设定复杂的“商业动漫”迅速覆盖了每个频道。宇宙战舰》是日本动画史上第一部超级剧情片,在该片后,松本零士另有《银河铁道 999》,《一千年女王》等受欢迎的作品。继松本零士后,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说改编成《机动战士高达》在 1979 年开始上演,由于剧情结构复杂而严密,受到动画迷热烈的支持。《宇宙战舰》上演,风靡了无数青少年,连续创下票房奇迹。它的空前成功首次向所有人证明了动画片完全可以不止是娱乐小孩子的消遣玩意,动画在日本的文化地位也因这部电影而被彻底改变。其中《机动战士高达》的成功不仅开创了写实机器人动画的新时代,而且也成为日本科幻动画特别是软科幻动画发展的助燃剂。

自 1982 年《超时空 要 塞 》上演至1987年为止,日本第二次动画热爆发,画技得到了突破。1983年日本动画市场上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OVA动画。OVA 为动画在电影、电视 市场外,开辟了一个新市场--录影带市场。该时期由于人们追求视觉享受成为风潮,因此动画画技力求突破。《超时空要塞》创新的视点快速移动效果,造成极佳的动感;宫崎俊的《风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细写实的背景;《机动战士 Z》的强调反光,明暗对比等,皆对后来的动画贡献很大。日本动画发展至本时期结束时,剧情、内容、画技皆已达到极高的水准。动画进入了成熟期。70 年代的经济复苏使得日本的工业发展异常迅猛。经济飞跃的同时少年的精神生活需求大增,动漫画的热潮带来的庞大的消费市场。

自 1987 年到90 年代初,日本动画进入路线分化期,走向成熟。受年龄路线思路的影响,1987 年后半年以来,电视上的低龄动画逐渐增多,面向较高年龄层的动画开始转向动画电影。日本电视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为主要对象的文艺动画连续剧《相聚一刻》曾获得 1988 年日本动画优秀作品排行榜第二名 (该年排行第一是《圣斗士星矢》);另外还有《天空战记》曾获得 1989 年动画排行第一名。动画进入成熟期后,也像漫画一样出现数部佳片。年龄路线思路下的转向,造成目前日本电视上佳作颇少,而动画电影几乎部部精彩的情况。

最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日本动画进入了风格创新期。在画技、制作手法、构思设计方面都日趋成熟的日本动画,开始追求风格上的创新,试图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时空的构思,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官冲击。押守井的电影版《攻壳机动队》以阴郁压抑冷酷的风格,冷静地思考身处高科技社会的人类对未来的不安。 95 年庵野秀明监督的《新世纪福音战士》上映,它则是现代人矛盾而孤寂的心理折射。二十世纪末,人类对自身的思考也逐渐深刻,而同时日本的动画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贴近现实与心理方面的剖析,由原本普遍爱与友情的主题转为更加人性的刻画。各方面都日臻完美的日本动画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仍然在不断自我完善和突破。

三、日本动漫描写特点[2]

动画与漫画虽然分属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日本文化中这两者却有着紧密的关联。日本漫画从动画中汲取了电影的许多视觉效果控制技巧,这使得日本漫画突破了原来以四格漫画为主题的漫画形式,形成了长篇的以叙事为主体的漫画。这种漫画与原来的连环画也相当不一样。它们篇幅要宏大得多,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更多运用变形、抽象等经典漫画的手法,而连环发比较倾向于写实风格。更重要的是,日本漫画常常自觉运用某些电影的镜头语言,比如特写、快慢镜头等技巧,来表现画格中的内容。由许多漫画家的图画,略加处理,基本就可用做动画电影的分镜头剧本,比如高桥留美子的作品之一《人鱼之伤》。传统连环画在这方面无疑还处于自发的状态。日本动画在漫画上汲取的营养则更多些。它的剧本大多改编自漫画,纵使是原创作品,其故事的构建方式,也差不多是属于漫画类型的。日本动画一般说比美国动画内容深,题材面广,比欧洲动画要建明动人,这和其漫画的叙事风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动画与漫画是二位一体的。[2]

(一)日本漫画与动画框架特点

日本漫画(manga)根据文献查阅来看,其特点在于基本框架:

1.具有与影视分镜表类似的分镜系统. 2.具有平面构成因素和阅读顺序作用的分格(frame)系统. 3.其他画面符号系统,如拟声词、文本框等。 4.其他非画面因素的阅读系统,如翻页、连载周期等。

这四个系统在相互影响之下共同决定着日本漫画的语言。[2]

漫画为了达成对故事的长篇叙述,是参照着影视语言而发展的,不过他们之间在一些地方存在显著的区别。这也将是动画与现实影视的一些区别,也是其特点。

二者在表现手法上的时间性存在重要的差别。漫画中的一格是不具有时间性的,它单格叙事的时间性依赖于读者想象去补充。而电影中单个镜头的时间性是显然的。当前,漫画基本是采用蒙太奇的方式来模仿影视。多格可以表现事件发展的时空转换,一格就是一个单位的时间,同一事件所用的格子越多,则表明这一事件经过的时间越久。分格构图的动态节奏随着故事的推进而变化,这不仅出于时空变化演进的需要,也是出于故事叙述的节奏和视觉韵律的需要。

二者的第二个区别是漫画分格系统的独立性以及它和分镜系统的互动作用。Manga引入影视语言中的分镜思路而形成的分格系统,达成了对故事节奏的控制。

漫画绘画的间隔性,导致其世界是由读者所想象而创造出的。漫画引入分镜头语言来表现,通过对分块大小、色彩的控制,可以达成对气氛的控制。如日本漫画家多田由美善于使用大块的黑白灰的颜色,充实实体空间以对观众构筑心理空间和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情绪。

而分镜头的远近则是表现人物情绪、营造心理氛围的有效方法。拉进的镜头,由于画面的充实,对人的视觉神经造成强烈地压迫感;而远景相对显得客观真实,有利于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位置关系。

由于漫画的阅读顺序的自由,带来了一个电影不存在的限制,分格对此起到作用。因为电影的观赏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读者会被中心点快速吸引注意。而漫画是整体同时展现于读者面前,虽然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是所有的分镜都在眼中。从整个页面构成上来说,没有特殊意义的重复性只会带来厌倦。为了防止这样的重复性,不得不添加一些空镜头、全景镜头、以及进行一些视角的变化等等,但这些镜头假如是在电影中则是属于多余的部分,因而对于这些部分的分格大小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既不冗余亦填充了页面。[3]

漫画语言与影视语言的第三点区别在于,文学在漫画中的直接介入。文字的魅力毋庸置疑,漫画因而既具备了影视的具象描述性又拥有了文学所具有的抽象描述性。不过如何控制其平衡,也是一种深刻的技术了。

第四点区别则是漫画具有翻页和连载周期的机制。电影是一次性放送的,而连载漫画是一个时间相当长的过程,对故事叙述的时间长度不同决定了它们叙述手法的不同。漫画的翻页和连载机制的本质上是一种悬念和出人意料的机制,作者需要不断地控制节奏保留高潮。上面说过,读者在翻开前就会对整页的构成有了大概印象,看到分格大小即可知道镜头的重要性,所以要达到悬念效果就必然需要在翻页后。

(二)日本动画艺术描写特点

当前日本动画从描写角度来看深受史诗文体的影响,从题材上来说均属“传离奇之事”。
史诗类作品一个至关重要的文体特征是:创作者不但重视世界情况整体概貌的介绍,且将相关的细节描写视作问题表现的一大乐趣。在这描写过程中,作者力求以客观的、陈述式的笔法赋写,不掺入个人的意见。无论写到何等古怪离奇之事物,他们亦作出客观冷静之态,令观者意味他们仅在“直言其事耳”。
不过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现代作家终究有所不同。对于经典作家来说,无论他们描写的对象有多么离奇怪异,他们不会觉得这些东西与他们现实生存的世界有多么截然对立或扞格不入。他们以综合性的思维描写着他们认为是客观的对象。而现在人对于现实、虚构、理想、狂想、信仰不同向度所指对象本质的不同,有着明晰的洞察。因此,根据描写对象的世界观是否属于现实或想象的范畴的不同,动画家门发展出了一些更细致的关于世界情况叙述的亚类型。
而题材,无论是多么朴实的内容,经过创作家改写之后,终将会凸显其别致之处“离奇”,也唯有此方可让读者感到新鲜与好奇。

1.史诗文体影响

(1)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
“未来”者就是有可能到来而尚未到来之事,即被列入科幻分类之内容。而科幻又有“硬科幻”和“软科幻”之分。“硬科幻”,一般地说,是在对现代科技发展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而展开未来想象的虚构故事。故事对未来技术的描写,从科学的逻辑上说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而软科幻类作品对于未来科技的描写,与现代科技的现实和逻辑存在极大的知识上的断层。日本动画基本都是以“软科幻”为主。如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富野由悠季的《高达》系列。高达系列中包罗万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有惊心动魄的机器人格斗;有诡谲的政客政治,有非理性的暴民政治;有世俗气浓重的社会生活,有平静温馨的家庭生活;有勾心斗角的阴暗人性,有阳光少年的青春活力等等。作品很细腻,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复杂的任性,但作者并没有展现出对某种价值观的倾向,展现了坚定的史诗的客观态度。

对未来世界的描写当然不仅仅只是对恒久不变任性的客观谛视、对人类社会中权利争斗的洞察、对未来世界某一标志性的对象物进行复杂的甚至是谱系化的描写等等,不过不得不承认,日本这一类型的动画创作者均受到了深厚的影响,没能脱离这个范围。

(2)追忆过往
过往的历史留有的空白给人们同样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追忆已经过去了的好时光,试图弥补已经成为既定历史现实的憾恨,将过去、现在、未来联系起来系统考察并谛视人类宿命的思想冲动等等,都构成了强大的心理情结,使得作家们不禁频频回望人类的既定历史,并以此为基础抒发个人的情怀。和月伸宏的《浪客剑心》以大剑客绯村剑心的爱恨情仇为主线,但这主线并不仅是个人浪漫经历的折射,是与19世纪末叶日本国内可歌可泣的倒幕维新运动和现代化的立国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剑心不断地与大久保利通、新撰组这些不同性质的政治力量周旋、斗争,并从中寻找个人最终价值的皈依。战争中的人性、战争中的正义与非正义、日本为什么会走上军国主义之路等沉重问题,在特定背景中一一给予了反省。
(3)凝望现实
一般地说,史诗性创作的问题特征与现代生活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有所抵触的。黑格尔说过,“整个现代世界情况是受散文似的秩序支配的,和我们对史诗所要求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完全背道而驰。”不过,在现实中也是可以诞生史诗品格作品的。创作者对于故事的世界设定需要是单纯的,并充满作者的理想情怀,虽展现现实,但却并非真实现实那般的复杂、残酷。如《足球小将》中的足球世界,充斥着理想与美好,并不存在真实世界的复杂交易,正是因为其不真实的美好,而令读者充分感受其中对足球的热忱向往、及其奋斗的坚毅。
(4)多元时空的混合交融

在这种作品中,世界的先验设定、展开逻辑是与现实世界存在极大不同的。日本动漫家常常假定这样的生存空间,在这个世界里,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的各种经验、想象,甚至是一些纯粹来自于可能世界的想象,被糅合在了一起,被当做了一种客观实存的东西来加以表现,即龙与地下城之类背景风格的故事创作。这种世界观的作品,在日本动漫中一直以来占据重要地位,永井豪、石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和横山光辉早期的创作、宫崎骏、Clamp、高桥留美子、富坚义博等均是深有影响的描绘平行时空的动漫艺术家。

2.传奇题材

(1)战争主题
虽然动漫作家中很少有人真正去考量整个民族的心灵在历史进程中必须要直面什么,承担什么的问题,但他们还是能够自觉地认识到,有关战争的问题,总是能够引起大部分人的关注。而战争吸引人的,无非是宏大场面,扭转乾坤的英雄人物以及智谋斗争这些基本元素。如《风之谷》、《银河英雄传说》、《高达》系列、《超时空要塞》系列、《EVA》等。

关于战争的描写,在自发展现之余,如手冢治虫、宫崎骏、押井守、大友克洋等人都就此话题展开过沉重的思考。

大友克洋是日本动漫家中关于战争对人性的异化、战争与人的本性关系等问题做过深入考察的一位动漫大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AKIRA》。“AKIRA”是他虚构的一种神秘能力,人如果得到了这种能力,就意味着他拥有了一种超人的支配力;同时也意味着他在人性中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暴虐,因为控制别人必然是暴虐的。这样人便往往处于一种两难之境:不如意的生活、混乱的政治体制常常促使人们去追求这股力量,但得到之后,往往快速为这股力量推向迅速灭亡的道路。整部动漫便是以此为背景展开的,在这部动漫的结束中,大友克洋以暴力美学的形式,将战争的绝对的毁灭性之以及战争与人的活动之间无奈的羁绊关系直率地表现了出来。

(2)争战性主题

有些故事,尽管未见金戈铁马的征伐,但其中包含的战斗情绪的激烈程度并不弱于两军对垒的白刃相格。如但丁的《神曲》,“这里基本冲突仍然导源于战争,即恶魔背叛上帝那场原始的斗争,由此在人世现实领域便派生出反抗上帝和崇敬上帝两种势力之间的不断内外战争”。因此,这里讲主要表现多股实力激烈对抗而突出显现其一的求胜意志的作品,统称为争战类。主要集中在角力、竞技游戏、武术技击等几个方面。

角力的代表有《七龙珠》、《圣斗士星矢》等。竞技类则以《灌篮高手》、《棒球英豪》、《游戏王》为代表,以新番而言则为《网球王子》、《黑子的篮球》、《飙速宅男》、《排球少年》为代表了。武术的想必则以《史上第一弟子》为励志典范了。

四、参考文献

[1] 冯 硕,日本动漫的特性及其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2]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23. [3] 马静雯,日本动漫特征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3):157-158. [4] 唐立耘,日本动画分镜与漫画分镜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